|
婺 源 行
|
婺源县的江湾,伟人故里,千年古村,国家级文化与生态旅游区、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到了江湾,这个醒目的介绍便印入眼帘。3月14日,局机关妇委会组织女同志到婺源考察,我欣然同行。 初春时分,我们乘着中巴,行驶在前往婺源的高速公路上。尽管那天是阴天,但我们都有一颗灿烂的心,神往于那令人景仰的地方。一路上,云开了,雾也散了。间或还能见到些许阳光。放眼车窗外,一派春的景致,黄灿灿的油菜花,洁白如絮的梨花,竞相怒放。一座座村落房宅,泥的气息、乡的风味,对于久坐机关终日忙碌于工作、家庭的女人们,轻松、惬意之情溢于言表,不禁发自内心赞叹——大自然真好! |

|
汽车出了高速公路驶向婺源县,毕竟是乡村路况高低不平,尘土飞扬,汽车颠簸得厉害,只频添了些女人们的倦意。车上现代音乐的播放,略减了些疲顿,有时喜好的歌曲放出来,女人们也跟着哼唱二句。窗外是美景,窗内有动听的歌曲,但人们的心还是向往着早点看到伟人故里的真面目,也便无心沉浸于乐曲之中。 近五个小时的车程,我们沿路到了李坑和江湾。虽然是蜻蜓点水似的游览,江湾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青砖、灰瓦、翘檐的明清时期徽派特征建筑,尤其是颇讲技艺的门上砖雕,许多象征吉祥的动物仍栩栩如生,维妙维俏。李坑的特点是小桥、流水、人家的典型江南风貌小村,和周庄有些类似,只不过古朴简约些。 |
江湾,据介绍是古徽州婺源县与休宁县接壤的一个重镇,自古是婺源的东大门,如今是婺源通往皖浙赣三省的水陆交通要塞。江湾地处三山环抱的河谷地带,山水交融,此地街道布局特色鲜明,新旧有序,千年延展,不乱方阵。最有特色的还是老街,明清时期的街道,老店铺、木板排门、老柜台、老货架、封火墙等依旧存在。几个江湾老人坐在那墙根下,岁月的苍桑在他们面庞上刻下了皱纹,也留下了江湾的许多老事。 短短的半天婺源之行,浏览了江湾、李坑的古朴风姿,也嗅到了一些现代发展气息,感触有这几个方面: 江湾人会宣传——打名人牌。临近江湾镇,一块巨大的江泽民同志挥手微笑的宣传牌树立在显眼处。进了村镇,购票点内有引人注入的详细的江泽民主席2001年5月30日到江湾考察的文字介绍及照片,对历代名宦、学者、功臣的简介都历历在目;将江泽民主席考察江湾的情景以出书的形式在各景点广为宣传。 虽然江湾、李坑的旅游发展起步晚,但是他们发展、管理的起点还是比较高的。购票点内,游客须知等文字介绍都是中英文对照,免费对象一一列出清楚地写在标牌上,一目了然,避免了许多纷争,购票点内秩序井然。 江湾、李坑人的保护意识强。尽管许多名宅都是以明清的风格,宅内还有人居住,但都没有轻易地改为现代民居,许多似古非古的日用品、工艺品,都以“古董”出售,家家户户几乎都有。 短暂的婺源之旅,它的古貌今颜令人回味,神秘而又简朴的徽派建筑令人品味,那秀水清山令人再度神往,善抓机遇正加快发展、打好名人牌的江湾人,令人钦佩,而生紧迫感。人生易老,岁月催人,形势逼人。
|
| |
|